2003年年鉴

发布时间:2019-10-12 16时21分
字体:
访问量:12
分享到:

【基本情况与年度特点】  2002年,全州面积8424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2370公顷,比2001年(下同)降7.5%。辖13县。年末总人口838363人,增346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1551人,增2.5%,农业人口676812人。总人口中,藏族占52.3%,羌族占17.7%,回族占3.2%,汉族占26.7%,其他民族占0.1%。人口自然增长率6.2‰,降0.6个千分点。

全州国内生产总值45亿元,增1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4亿元,增1.0%;第二产业增加值17.1亿元,增14.0%;第三产业增加值17.5亿元,增15.0%。粮食产量16.0万吨,减17.9%;油料3134吨,减8.1%;茶129吨,减5.2%;水果34864吨,减5.3%;蔬菜211737吨,增29.2%;大牲畜存栏206.4万头,减0.7%;肉类总产量61866吨,增11.3%;奶类产量77160吨,增6.5%;纯羊毛637吨,23.4%;禽蛋728吨,增8.5%。乡镇企业产值51601万元,增6.5%;实现营业收入50881万元,实现利税6874万元。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产值87028万元,降2.0%,其中,轻工业增加值6266万元,降34.8%;重工业增加值80762万元,增2.0%。完成工业总产值176449万元,降2.0%。国有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92个,减6个,资产达675820万元,增5.1%,固定资产净增值年平均余额339102万元,降2.9%,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248729万元,增18.8%,实现利税32219万元,增31.3%。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38个,增3个,亏损企业亏损额3030万元,降34.9%,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4916万元,增25.1%。发电量502667万度,增1.4%;铝锭13889吨,降2.9%;水泥34万吨,降12.87%;铁合金17667吨,降19.0%;硫酸24936吨,降8.1%;中成药2791吨,降1.6%;电子元件1277万只,增25.7%;磷肥5360吨,增44.6%;小型拖拉机1777台,降17.7%;黄金310千克,增14.8%。全州公路通车里程6027公里,其中国道922公里,省道1435公里,县道1610公里;全州油路里程由1212公里增至2087公里,两年间增加里程相当于前20年的总和。电信业务总量7360万元,增6.4%。本地电话机用户达64263户,其中市话用户44413户、农话用户19850户;局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78096门,接入网设备容量12706门。移动通信上网用户达到51225户,联通在网用户达到12939户。全州有邮路31条,总长度2592公里,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980万元,增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5亿元,增9.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97亿元,增43.0%,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3.39亿元,增47.3%;更新改造投资3163万元,降40.4%;其他投资8648万元,增49.6%;农户投资7841万元,降4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989万元,同口径增15.8%;财政支出163260万元,增5.4%。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5.39亿元,比年初增11.7%,其中企业存款15.96亿元,6.7%;农业存款3.28亿元,增10.1%;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24.6亿元,增16.5%。各项贷款余额42.75亿元,比年初增13.5%,其中,短期贷款11.53亿元,增11.8%;中期流动贷款7.3亿元,增46.7%;中长期贷款19.92亿元,增28.6%。金融机构现金收入94.8亿元,增24.5%;现金支出102.5亿元,增24.9%。保险费收入3012万元,增8.9%。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1311元,增87元;职工年均工资12979元,增19.3%。

2002年经济社会发展特点:一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GDP增幅连续两年超过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等指标的增幅从多年来全省末位跃升至前茅,创造了建州以来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纪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和以水电为主导的工业开发在全州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已经确立。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引进了一批有实力的民营和外资企业,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由1997年的30.4:39.0:30.6调整为23:38:39,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二是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九寨黄龙机场、通县油路工程、福堂电站、农网改造、鹧鸪山隧道等重点工程建设顺利,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三是民族文化事业取得新成绩。成功承办了“中国(四川)首届国际熊猫节”,参加四川省第四届少数民族艺术节获得奖项69个,参加第九届全省运动会团体总分列全省第十六位。四是对外开放取得实效。协议引进合作项目43个,协议引进资金64.5亿元人民币,履约执行项目37个,实际到位资金14.1亿元人民币,增22%。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649万美元,增52.3%,其中,出口总值602万美元,增76%。

【独特的生态环境】  阿坝州地处我国自然地理垂直地带中两大阶梯之间的过渡地带,是世界十大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的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又是我国川西—滇北植物特有现象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成都平原及长江、黄河上游的“绿色生态屏障”和著名的“珍贵生物基因宝库”。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面积137.28万公顷,占全州幅员面积的16.21%,生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立体气候明显,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名、特、优、稀水果和反季节蔬菜良好的种植区。有优质天然草场422万公顷,为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的川西北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食品资源开发前景广阔。野生中药材1900余种,年生长量8.5万吨,贝母、红豆杉、黄芪、红景天、党参等地道名贵药材和羌活、秦艽、大黄等大宗药材十分丰富,素有“天然药库”之称。

【江泽民同志到阿坝州视察】  2002年5月20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来到四川少数民族地区惟一的村级三个代表“学教”试点村——汶川县三江白果坪村视察,时任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的曾庆红陪同视察。江泽民同志对白果坪村党支部在“学教”活动中为民办实事,总结出的“科技兴村、民主管村、依法治村”的经验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对时任阿坝州州长的王雨顺说:“我看到的比你汇报的还要好。”

【草原骑警】  为维护牧区社会政治稳定,坚持不懈地开展反分裂、反复旧、反邪恶、反抢劫、反偷盗斗争,确保阿坝州政治稳定、寺庙稳定、治安稳定和边界稳定,经省委、省政府批准,新组建了草原骑警。

【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  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283.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5.88亿元人民币,分别增17.2%和28.7%,旅游业总收入实现的增加值占全州GDP的比重达18.8%,提高2.5个百分点;旅游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46.3%,提高7.9个百分点;来自旅游业的地方税收达到9000万元,增28.57%。

【牧民新村】  在牧区实施“人草畜”三配套建设,牧区实现了从逐水草而居的原始游牧生产生活方式向定居定牧的跨越之后,省委、省政府为推动川西北牧区的现代化建设,在阿坝州进行了牧民新村建设试点,首先纳入建设的有:红原瓦切、若尔盖唐克、阿坝贾洛和壤塘南木达四个新村,瓦切新村已通过省验收。

【生态建设】  全州365.4万公顷天然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森林抚育38198公顷,人工造林33598公顷,新增封山育林12459公顷。退耕还林还草12593公顷(2001年结转10万亩),配套荒山造林3140公顷,维护绿色通道1962公里。6个县的国家重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全面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0平方公里,草地沙化治理稳步实施。若尔盖高原湿地(含阿坝、红原部分地区)已列为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纳入了联合国环境基金GEF援助项目。全州野生动植物和生物多样性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积极配合国家和省完成了武警阿坝州森林支队的组建,林政管理得到加强。

【国有企业改革】  出台了《中共阿坝州委  阿坝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国企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坚持一企一策分类指导的原则,积极推进国企改革,增强企业竞争力,全州国企改制面已达到80%。为盘活、做大、做强国有企业,按照“有进有退、进而要强、退而有序”的原则,进行了“以资源引资金、产权换资金、存量引增量”的机制创新,效果已经显现。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将州造纸厂、州铁厂等8户资不抵债的企业纳入国家政策性破产计划,现正按程序规范破产。(撰文:何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