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州年鉴2014

发布时间:2019-10-12 16时25分
字体:
访问量:12
分享到:

自然概况 

【地理位置】阿坝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四川省西北部,东经100°0′~104°7′,北纬30°5~34°9′之间。北和西北与甘肃、青海交界,东和东南与绵阳、德阳、成都市相邻,南和西南与雅安市接壤,西与甘孜州相连。南北长约414公里,东西宽约360公里,幅员8424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州人民政府驻马尔康县马尔康镇,海拔2600米,距省府成都395公里。 

【历史沿革】阿坝州历史悠久,远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史为蜀山蚕丛生息地域,古属禹贡梁州之域,秦惠文王(前316)灭巴、蜀后置蜀郡,始建湔氐道(治地今松潘县北),隶属蜀郡。汉元鼎六年(前111),开西南夷,以冉駹为汶山郡(治地今茂县凤仪镇),郡辖绵虒县、湔氐道、汶江县、广柔县、蚕陵县。白水上游氐人聚居地,置甸氐道(今九寨沟县附近),属武都郡。蜀汉章武年间(221—222),废汶山郡,置汶山、冉駹、平康、白马、匡用五围。西晋时,置西夷校尉于汶山。隋唐时代,实行羁縻州制度,宋代仍承袭之。元置松、岩、叠、威、茂等处军民安抚司,治所松潘,流官土官并用。明、清两代仍承袭土司制度。乾隆十七年(1752)对杂谷脑土司实行改土归流。乾隆四十一年(1776)大小金川之役后又实行改土归流。乾隆四十八年(1783)置懋功屯务厅,领汉屯五、土屯六、土司二。民国十六年(1927),茂县置四川省松理懋茂汶屯殖督办署,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改置四川省第十六行政督察区。 

1935年4月至1936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在州境开辟松理茂赤区和大小金川革命根据地,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政权——格勒得沙共和国中央革命政府。1950年2月,川西人民行政公署茂县专区专员公署接管原第十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1953年1月,四川省藏族自治区在茂县成立,1955年12月改为阿坝藏族自治州(州府驻刷经寺,1958年迁马尔康),1987年7月更名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行政区划】阿坝州辖马尔康、金川、小金、阿坝、若尔盖、红原、壤塘、汶川、理县、茂县、松潘、九寨沟、黑水13个县。2013年末,全州有建制乡镇221个,其中镇39个,乡182个,村1352个,社区51个。 

【人口和民族】2013年末,全州户籍人口总数919987人,其中男性469362人,女性450625人;农业人口714898人,非农业人口205089人;藏族、羌族、汉族、回族分别占总人口的57.3%、18.6%、20.6%、3.3%。全州常住人口总数912293人,其中城镇人口315562人。城镇化率34.59%,比上年提高1.22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8.48‰,人口死亡率3.43‰,人口自然增长率5.06‰。 

【语言、宗教】藏族使用藏语,主要有安多方言、嘉绒等次方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族使用羌语,分为北部方言和南部方言,属藏缅语族,羌语支。回族以汉语为本民族的交流语言,日常生活中也使用阿拉伯语、波斯语的词汇。州内汉族使用汉语,主要为四川次方言领阿坝州片方言,属汉藏语系领汉语支。在藏族、羌族、其他少数民族中也有很多人使用汉语。境内宗教教派有本波教,藏传佛教的宁玛、噶当、噶举、觉囊、萨迦、格鲁诸派别和伊斯兰教,道教。羌族多信仰“万物有灵”的多神崇拜。 

【地质地貌】州境地层出露,受龙门山古陆和古海湾阻隔,形成两大地层分区。地质构造总属四川省西部地槽区,并处在东部地台区与西部地槽区的梯级过渡带——龙门山褶断带上。全州地表整体轮廓为典型高原,地势高亢,高原由丘状高原面和分割山顶面组成。平均海拔在3500~4000米之间。山势南高北低,河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川呈西北至东南走向。境内最高海拔四姑娘山主峰6250米,与东侧岷江出境处水平距离仅59公里,高差却达5470米。全州高原和山地峡谷约各占一半。高原包括高平原、丘状高原、高山原。山地峡谷主要有低中山、中山、高山、极高山和山原,其间分布平坝或台地。 

【地貌土壤】全州地貌类型有11个,分为平坝、台地、低山、低中山、中山、高山、极高山、山原、高平原、丘状高原、高山原。全州土壤有15个土类、21个亚类、41个土种。全州地域辽阔,复杂的地貌类型形成特殊的立体土壤地貌。 

【气候】境内垂直气候显著,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北部温凉、南部温热且短暂,大部地区春秋季相连,干雨季分明。光照充沛,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冬春季节空气干燥,多阵性大风,旱、霜、雪、低温、大雪各类灾害性天气频繁。全州属于高原季风气候,分高山、山原、高山河谷三种气候类型。2013年,全州年平均气温9.0℃,较常年同期偏高0.8℃;全州平均降水量670.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日照时数2190.2小时,较历年偏多11%。 

【山脉、水流、湖泊】东北部岷山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自若尔盖与九寨沟县境之间横贯松潘东北部,是岷江、涪江、白龙江及黄河支流黑河的分水岭。龙门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经平武、北川向州境茂县、汶川延伸,与邛崃山脉相连。中南部邛崃山脉,北起鹧鸪山,向南经小金县东北部、东部直插芦山县和宝兴县,西南面与夹金山相接,为岷江支流杂谷脑河与大渡河支流梭磨河与小金川的分水岭。鹧鸪山位于州境中南部,属邛崃山脉,南北走向。梦笔山南东走向,属邛崃山脉。雅克夏山,位于黑水县西部,由北向南延伸,属邛崃山脉。夹金山,位于州境南部,东北、西南走向,属邛崃山脉。有溪河530余条,分属岷江、嘉陵江、涪江、大渡河和黄河水系。 

若尔盖县和红原县,分布着全国最大的高原沼泽,为著名的高原湿地保护区。有大小湖泊约540个,总水面约70.5平方公里,总蓄水量约7.45亿立方米,茂县叠溪海子最大,蓄水量约1亿立方米。九寨沟风景区内有大小湖泊118个,其中长海最大,长约4.39公里,深约80米。 

【国土资源】2013年,全州面积842.42万公顷。农用地788.19万公顷,其中耕地6.90万公顷、园地1.47万公顷、林地316.44万公顷、牧草地459.06万公顷、其他农用地4.32万公顷;建设用地2.25万公顷,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39万公顷,交通用地0.72万公顷、水利设施用地0.14万公顷;未利用土地51.98万公顷,未利用土地中其他土地6.08万公顷。 

【水能资源】阿坝州水能理论蕴藏量1933.4万千瓦,可开发量1400万千瓦,水能资源特点是河流落差大,距离负荷中心近,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23.33公顷,恢复改善灌溉面积599.33公顷,灾后重建恢复解决31.6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恢复灌溉面积3224公顷。 

【生物资源】阿坝州是世界十大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的青藏高原一部分,是中国川西—滇北植物特有现象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成都平原及长江、黄河上游的“绿色生态屏障”和著名的“珍贵生物基因宝库”。 

全州有珙桐、红豆杉、岷江柏、紫果云杉等珍稀野生植物资源150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1200种、芳香油植物70种、淀粉植物37种、油脂植物80种、纤维植物79种、单宁植物68种。贝母、虫草、红豆杉、黄芪、红景天、党参、羌活、秦艽、大黄等大宗药材资源丰富,有“天然药库”之称。 

全州脊椎动物资源有553种,其中兽类116种、鸟类338种、爬行类32种、两栖类23种、鱼类44种。州境内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76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兽类13种、鸟类10种)有大熊猫、金丝猴、雪豹、云豹、扭角羚、豹、梅花鹿、白唇鹿、野鹿、虎、藏羚羊、玉带海雕、金雕、绿尾虹雉(贝母鸡)、中华秋沙鸭、斑尾榛鸡、黑颈鹤、白鹳、四川山鹧鸪、雉鹑、胡兀鹫、马麝、林麝等23种,二级保护动物(兽类16种、鸟类36种、爬行类1种)有小熊猫、猞猁、黑熊、豺、兔狲、斑羚、岩羊、盘羊、水鹿、藏原羚、水獭等53种。 

【矿产资源】探明矿种9类54种,其中资源储量矿种19种,矿床、矿点316处,大型矿床12处、中型矿床10处、小型矿床36处。优势矿种有金、锂、花岗石、大理石、水泥用石灰石、泥炭、矿泉水、石榴石、褐煤、温泉等。有矿山45个,其中金矿7个,黑色金属矿1个,有色金属矿3个,非金属矿28个,矿泉水1个,砂石黏土5个。持证勘查区块98个,其中金矿勘查区块60个,有色金属勘查区块15个,铀矿勘查区块两个,其他矿种勘查区块21个。 

【风景名胜与文物保护】全州有自然景区、景点116处,其中自然景观74处,人文景观42处。有世界自然遗产、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和“绿色环球21”3项顶级桂冠风景区九寨沟、黄龙和人与生物保护区卧龙。有九寨沟、黄龙、四姑娘山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寨沟、夹金山、土地岭、甘海子、雅克夏4个国家森林公园,客龙沟景区、米亚罗红叶风景区、叠溪—松平沟景区、三江生态旅游区、九顶山风景名胜区、草坡旅游区6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全州自然保护区24个,其中国家级4个(九寨沟、卧龙、若尔盖湿地、四姑娘山),省级11个(黄龙、白羊、勿角、白河、铁布、宝顶沟、米亚罗、草坡、曼则塘湿地、三打古、南莫且湿地),州级5个,县级4个,总面积204万公顷,占全州面积24.22%。 

有各类文物遗址9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32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2处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两处,州级5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00余处。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经济总量】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3.9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04亿元,比上年增长4.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7%,拉动经济增长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20.84亿元,增长1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2.4%,拉动经济增长6.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78.11亿元,增长8.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9.9%,拉动经济增长3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工业对全州经济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5∶50.1∶34.4调整为15∶51.6∶33.4,第二产业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占GDP的比重达42.2%,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第一、三产业分别下降0.5和1个百分点。 

【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06.03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占GDP的比重为45.3%,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82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62.61亿元,增长17%;第三产业增加值24.6亿元,增长10.5%。 

【物价】全年物价涨幅总体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5%,涨幅比上年同期高0.9个百分点。其中八大类商品及服务项目“六涨两跌”,涨幅最大的食品类上涨7.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4%,购进价格下降2.9%。 

【农业】2013年农作物播种面积7.81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879公顷,增长2.5%。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26万公顷,增长0.4%;粮食总产量17.62万吨,与上年持平;蔬菜产量55.49万吨,增长8.1%;园林水果产量12.01万吨,增长26.7%。持续调整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建立健全现代产业体系。全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0.89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服务业分别增长4.4%、3.5%、5.4%、6.1%和6%。年末,有效灌溉面积20460公顷,其中农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15230公顷。新增农业机械总动力0.48万千瓦,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73.0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7%。全年农村用电量2.1亿度,比上年增长6%。年末耕地面积6.04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5%。 

【林业】发展林业产业,新建早熟花椒、核桃、沙棘基地2800公顷。推进汶川、金川现代林业重点县建设。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顺利启动,到位国家资金1.2亿元。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建设公益林4733公顷(其中人工造林2000公顷,封山育林2733公顷),森林抚育15113公顷。巩固退耕还林成果4.62万公顷。全州森林面积209.8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4.2%。 

【畜牧业】2013年出栏生猪35.94万头,比上年增长8.5%;出栏牛35.85万头,增长9.7%;出栏羊31.77万只,增长17.3%;出栏兔57.47万只,增长25.3%。年末猪存栏32.58万头,增长2%;年末牛存栏178.24万头,下降2.1%。全年肉类总产量7.29万吨,增长15.6%。其中猪肉产量2.55万吨,增长7.4%;牛肉产量4.01万吨,增长23%。奶类产量11.53万吨,增长2%。 

【工业】2013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98.69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6.5%,拉动经济增长5.8个百分点。工业化率达42.2%。规模以上工业加速发展,增加值总量83.6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增速居全省第二,比全省增速快2.2个百分点。轻工业发展快于重工业,分别增长16.2%和9.3%。主要产品中,铁矿石原矿产量增长48.1%,中成药增长65.1%,铁合金增长16.1%,发电量增长3.2%,黄金增长93.9%,葡萄酒增长7.9%,乳制品增长2.1%。 

年末,全州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3户,总资产496.04亿元,比上年下降3.5%。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7.01亿元,比上年增长2.8%。实现利税总额9.44亿元,比上年下降47.6%。产品销售率88.9%。 

【建筑业】全州具备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有27户,其中有工作量的企业24户,比上年增加两户。全年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8.6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总产值2.1亿元,增长23.4%。竣工产值5.3亿元,增长2.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4.43万平方米,下降12.3%。 

【固定资产投资】2013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5.98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64.48亿元,增长2%。分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设投资337.77亿元,增长1.7%;更新改造投资14.08亿元,增长52.4%;房地产投资4.03亿元,增长5.7倍;农户投资41.5亿元,增长7.6%;其他投资8.6亿元,下降43.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17.78亿元,增长23.1%;第二产业135.5亿元,下降18%(其中工业投资133.01亿元,下降18.3%);第三产业252.7亿元,增长16.9%。三次产业投资比例为4.4∶33.4∶62.2。全年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318个,完成投资263.93亿元,占总投资的65%。其中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129个,完成投资189亿元,占总投资的46.6%。 

【交通运输】年末,境内公路总里程达13134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2358公里。全年客运量达3763万人,比上年增长9.5%,旅客周转量321302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0.2%;货运量达2748万吨,比上年增长12.6%;货物周转量665155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2.1%。 

【邮电通信】年末,全州有固定电话用户12.4万户,增长16.9%;移动电话用户81.14万户,增长10.6%;互联网用户13.5万户,增长80.2%。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6.6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全州邮政局所网点总数为71个,邮路29条、总长度2693公里。农村投递路线146条,总长度2971公里。 

【国内贸易】2013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23亿元,比上年增长14.6%。按销售单位经营地统计:城镇实现零售额40.55亿元,乡村实现零售额11.68亿元,分别增长15.5%、11.6%。按国民经济行业统计:批发业、零售业分别实现零售额5.44亿元、31.7亿元,增长23.9%和15.6%;住宿业、餐饮业分别实现零售额6.14亿元、8.95亿元,增长3.9%和14.1%。 

【对外经济】2013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92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1.5%,其中出口2277万美元,进口1650万美元,分别增长7.4%、48.1%。全年招商引资续约项目116个,新引进合作项目61个,实际到位资金74亿元,其中到位国内省外资金55.4亿元,当年实际利用外资500万美元。西博会期间,共签约项目46个,协议引资金额416亿元,主要涉及现代服务业、现代农牧业、高新技术和优势资源开发、利用等行业。 

【旅游业】2013年接待游客2289.6万人次,实现收入195.6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8.1%。其中入境游客12.8万人次,实现外汇收入2827.69万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32%和41.3%。九黄机场进出港航班14356架次,旅客吞吐量145.99万人次(其中进港73.43万人次,出港72.56万人次),分别比上年下降3.3%和16.7%。 

【财政金融保险业】2013年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46亿元,比上年下降5.3%。其中税收收入14.07亿元,下降9.9%;非税收入10.39亿元,比上年增长1.7%。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75.79亿元,增长15.5%。其中教育支出增长1.3%,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0.7%,科学技术支出增长53.9%,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47%,城乡社区事务支出下降47.8%。 

年末,全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35.15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个人储蓄存款余额148.2亿元,增长11.6%;各项贷款余额186.44亿元,增长12.4%(其中短期贷款36.71亿元,同比增长16.4%;中长期贷款148.28亿元,同比增长10.4%)。 

全年保费总收入3.05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人身险0.91亿元,下降3.1%;财产险1.75亿元,增长9.6%。已决赔案件数2.69万件,已决赔案件金额1.3亿元,比上年下降0.6%。 

【教育事业】年末,全州有大专院校1所,专任教师431人,在校生7242人,招生2270人,毕业2371人;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4所,专任教师317人,在校生3055人;小学(包括九年一贯制小学部分)265所,专任教师6269人,在校生66968人;初中38所(含九年一贯制13所),专任教师2645人(含完全中学初中部分),在校生32293人;高中18所,专任教师1205人,在校生15043人;幼儿园266所,在园幼儿22498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7%。全州在校“9+3”学生7170人,“9+3”毕业生就业率达98.8%。 

【科学技术】全年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四川省创新型企业5家。年末全州有省认定的新材料产业化基地1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创新型企业19家,州民营科技企业67家。全年申请专利94件,专利授权65件。 

【文化事业】年末,全州文化系统有国有文化机构271个,其中国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两个,文化馆14个,文化站218个,博物馆(纪念馆)7个,公共图书馆13个,图书馆书籍总藏量35万册。有农家书屋1354个。有州广播电视台1座,县广播电视台13座,有线电视用户10.76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8.08万户),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90.5%和97.6%。 

【卫生事业】年末,全州有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162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55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6个,采供血机构1个,村卫生室1192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3883张。有卫生技术人员471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829人,注册护士1243人,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为59.6%。全州孕产妇死亡率32.24/10万、婴儿死亡率14.83‰,均低于全省民族地区平均水平。孕产妇住院分娩率83.15%,比上年提高了4.51个百分点。甲、乙、丙类传染病发病率下降12%。城乡卫生面貌得到较大改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比上年提高2.7和8.4个百分点。 

【体育事业】2013年,举行县级以上大型群众体育活动37次,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100人。免费开放体育场馆28万人次。参加第十二届省运会获铜牌两枚、81分,创历史最好成绩;参加省青少年锦标赛获9金13银18铜;女足以全胜战绩卫冕省基地赛冠军。销售体育彩票5740万元,占全州彩票市场份额的51.5%。 

【环境保护】2013年,组织申报省级环保项目19个,争取资金748万元。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3.8%。在4户企业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工作。全州所有饮用水源地和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水域标准,城镇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城市噪声平均声效等级≤55分贝。 

【生态建设】全州有县级以上自然保护区25个,面积222.12万公顷,占全州土地面积的26.4%。建成15个国家级生态乡镇。 

【安全生产】2013年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53起,死亡76人,直接经济损失545万元。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安全生产事故死亡0.32人。 

【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15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47元,比上年增收1947元,增长9.2%。家庭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分别为21297元、2341元、221元、2339元,分别增长10%、1.9%、1.1%、6.9%。人均消费支出14163元,增长5.4%。 

全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793元,比上年增收1023元,增长17.7%。其中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分别为2006元、3628元、110元、1049元,分别增长15.3%、19.8%、20.5%、15%。人均消费支出4058元,增长12.3%。 

【劳动就业】2013年,城镇新增就业7728人,比上年增加1003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4054人,失业率3.53%,比上年末下降0.17个百分点。 

【社会保险】年末,全州参加养老保险39.6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9.1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30.5万人),参加医疗保险21.55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68.63万人,参合率98.89%。参加失业保险5.2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7.4万人,参加生育保险2.64万人。 

【社会救助】全年有5.17万人纳入城市低保,16.33万人纳入农村低保,城市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350元/月和150元/月。符合条件的五保供养对象全部纳入供养范围,供养标准为每人每月260元,集中供养率39%。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覆盖率100%。19604名Ⅰ度、17557名Ⅱ度、5528名Ⅲ度大骨节病患者的农村低保、生活补助及医疗救助全部兑现。销售福利彩票5375万元。 

(阿坝州志办提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